改良双导师制模式在康复规培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双导师制”是指为学员配备两名导师,共同协作完成学员培训计划、提升综合能力及业务技能等,更快地熟悉环境和流程、掌握各项技能,提高专科理论水平、教学满意度及岗位胜任
“双导师制”是指为学员配备两名导师,共同协作完成学员培训计划、提升综合能力及业务技能等,更快地熟悉环境和流程、掌握各项技能,提高专科理论水平、教学满意度及岗位胜任能力等[1-2]。《四川省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护士通过规范化培训,掌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沟通交流、应急处理能力等[3-4]。为达到此目标,医院开始将“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应用于规范化护士的临床带教。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临床工作中采用固定一名总带教老师,“一对一导师”并未固定,未真正发挥“双导师制”的作用;本文“改良双导师制”有别于传统模式,除设立一名总带教导师,同时指定一名全程导师,指导规培学员所有临床工作。本研究按照此“双导师制”带教模式,探索该模式在康复护理规培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将2017 年7 月—2018 年6 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进行规范化培训的32 名学员作为对照组;2018 年7 月—2019 年6 月的36 名规范化培训学员作为实验组。对照组32例,年龄(23.)岁,其中,男4 例,女28 例;本科生5 人,大专生27人;规培一年级15 人,二年级17 人。观察组36 例,年龄(23.)岁,其中,男4 例,女32 例;本科生7 人,大专生29 人;规培一年级16 人,二年级20人。实验组入科理论成绩(75.)分、操作成绩(88.)分,对照组入科理论成绩(75.)分、操作成绩(88.)分。两组一般资料和入科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对照组:为学员安排1 名总带教老师,负责规培的全面教学,包括每月的操作培训、考核,对学员工作和思想状态的关注、工作内容、环境及流程的介绍等。规培的带教采用传统的排班制,即将其分派到护理组,由护士长根据临床工作进行排班,无固定的一对一带教老师。教学时长为6 个月。
(2)实验组:规培学员,采用全程“双导师制”,即除了一名总带教,每名学员再指派一名带教老师(以主夜班护士为主),作为全程导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导师与学员的班次80%以上重叠,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总带教导师负责制定学员的总体培训计划,传达护理部的相关信息,每月对规培的反思日记进行批阅,每月最少一次与全程导师及学员进行沟通。教学时长为6 个月。
1.2.2 评价指标与工具
(1)学员临床考核:采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操作考核表》进行操作考核;整体护理、读书报告依据学员完成情况评定;理论考核、阶段自评及阶段他评用相应试卷或问卷评定。
(2)岗位胜任能力:出科时采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规范化培训护士岗位胜任能力表》《四川省规范化护士培训自评表》《四川省规范化护士培训他评表》对规培护士进行的各项能力进行考核。
(3)满意度:使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学满意度量表来评价学员对此次教学的满意度。
(4)带教老师能力评定:护士长每年11 月采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教学评价表》对带教老师进行综合评价。
1.3 资料收集方法
两组学员在培训期间每月均由科室统一安排一次专科理论和操作培训,每月进行一次操作考核,每3 个月进行自评和他评(带教老师对学员进行评价),培训结束前半个月统一进行出科操作、理论考核及整体护理查房、读书报告考核;出科前行教学满意度调查、岗位胜任能力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如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则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s)表示,如数据不符合方差齐性,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各组间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取P<0.05 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学员出科时岗位胜任能力各项考核结果
如表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员工作质量、合作与创新、工作知识和技能、主动性责任性及勤勉勤出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学员出科时岗位胜任能力各项考核结果(分,±s)
2.2 两组学员各项考核结果
如表2,与对照组相比,除阶段自评外,实验组学员的整体护理、读书报告、操作考核、理论考核及阶段他评均更为优秀,各项成绩优异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文章来源:《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网址: http://www.fslfykfyx.cn/qikandaodu/2021/0225/449.html
上一篇:乡村小天使小小说
下一篇:分析联合教学法在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实习带教中